风速仪在长期使用过程中,常因环境侵蚀、传感器老化或机械磨损出现数据漂移——即测量值持续偏高或偏低,影响气象预报、施工安全或HVAC系统调控。及时识别并处理此类问题,可大幅延长设备寿命并保障数据可靠性。
一、常见漂移原因
传感器污染:灰尘、油污附着在热敏元件或叶轮上,影响响应灵敏度;
轴承磨损(叶轮式):导致转动阻力增大,低风速下响应迟钝;
电子元件老化:电路板受潮、电容失效引发信号失真;
校准失效:长时间未校准,尤其在温湿度剧烈变化环境中;
安装位置不当:靠近障碍物或热源,造成气流扰动或热辐射干扰。
二、日常维护要点
定期清洁:每月用软毛刷或压缩空气清理传感器,避免液体直接冲洗;
检查转动部件:叶轮式风速仪应手动轻拨叶轮,确认无卡滞;
防水防潮:确保接口密封圈完好,户外设备加装防雨罩;
避免暴晒:高温会加速电子元件老化,建议遮阳安装。

三、简易自检方法
零风速测试:在无风室内,热式或超声波风速仪读数应接近0;叶轮式应完全静止;
对比验证:与另一台已知准确的风速仪在相同位置同步测量,偏差超过±5%需警惕;
重复性测试:多次吹拂同一稳定风源(如风扇固定档位),观察读数波动是否过大;
查看历史曲线:通过数据记录功能,分析是否存在缓慢上升/下降的趋势性漂移。
四、何时送修或校准?
若自检发现明显异常,或设备已连续使用12个月,应送至有资质的计量单位进行年度校准(依据JJG 496-2021《风速表检定规程》)。对于关键应用场景(如塔吊、风电场),建议每6个月校准一次。
通过“勤维护+早发现+定期校”,可有效遏制风速仪数据漂移,让每一次风的测量都值得信赖。